两江育才中学:“双立”“双减”育英才
来源:中国网联网重庆 日期:2021-10-12 17:14:08
中国网联网重庆10月12日电 开学一个多月,“双减”落地效果如何?记者走进重庆市两江育才中学校,了解到该校开发“立人立志”课程体系,以“双立”“双减”育英才。

据悉,学校“立人”课程重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,让学生身心健康地学习生活,有责任担当,目标是“让学生有一颗温暖的心,爱自己、爱别人、爱自然、爱社会、爱党、爱国。”
在课程内容设计上,共设置了“四段三衔接”课程、厚德课程、劳动颂歌、青春放歌等课程。其中,“四段三衔接”课程主要指“小学升初中”“初中升高中”“高中升大学”的“衔接课程”,包括开学第一课、“我爱我班” “认识学校”、入规教育等,教会学生自我保护措施和自救措施,训练学生遵规守纪,培养健康生活方式,提升体质健康,提升国防意识和心理抗挫能力,学会责任担当。

而厚德课程则重在中学生德育教育。学校从家校共育的角度创建厚德课程,多层次多角度全员全程育人,并成功创建“重庆市首批立德树人德育基地”。在劳动颂歌课程中,学校则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区、街道、企业的社会实践活动,并将学生在劳动中的体会感受集中起来分享,激发大家对劳动的热爱。
在青春放歌课程中,针对中学生的青春期特征,开展“我是女生”“我爱我家”等青春期生理课程,开通“行志姐姐”等心理咨询热线、专栏,让学生学会心理调适。
“我们按照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,编写校本读本,教会学生心理调适方法,同时还开展一系列艺术体育活动,提高学生的心理悦纳能力。”学校党委书记、校长杨赟介绍,如“不忘初心 筑梦前行”的文艺演出,学生自己排练节目,自己制作道具,感受青春飞扬的快乐,训练心理承受力。
“立人”课程之外,“立志”课程则是学校“双立”课程的另一课程,亦即励志课程,主要从深厚学生的人文底蕴、教会学生自主合作学习,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开发校本课程。具体课程内容包括精品选修课程、行志课堂、创造之眼、积学课程等。

在精品选修课程中,生涯规划课程由杨赟领头开设,并被评为“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”,其教材被摘编进重庆市生涯规划教育教材。“除了课堂教学外,我们还会把学生带到礼嘉智慧园、工厂等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参观,激发学生的生涯规划热情。”杨赟介绍。
精品选修课程的其他几门如中学数学文化选讲、机器人创意设计、足球社团均由学校教师团队打造。记者了解到,目前机器人创意设计课程培养的学生,已有约30人获国家级机器人比赛一等奖。足球社团也被评为重庆市优秀社团,已经培养出近30位国家二级运动员,斩获市级以上比赛等次奖近10次。

“在精品选修课程之外,我们针对两江育才中学的学校实际,开发以学生为主体,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‘行志课堂’,把课堂还给学生,让学生个性化地开展自主合作学习。”杨赟介绍。
每年10月,在两江育才中学都可以看到创造节的举办,安装机器人、机器人编程、无人机编程、遥控坦克、美食炫彩、插花等等,无不激励学生们的创造热情。这也正是“立志”课程中,创造之眼课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的要义。
而在积学课程中,学校以大数据为依托,围绕学科教学情况,针对不同层次学生,有针对性开展课后服务,每天下午安排至少一节课辅导学生作业,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技巧和方法,让学生学会学习。
“双减”育才,两江育才中学在课程之外,还做了更多探索。
学校围绕“课堂教学能力”核心,从多个角度促进教师成长,如“新进教师的入格课”、“骨干教师的展示课”、“行志杯”赛课、“全校教师的推门抽检课”等,多方面提升教师素质,确保课堂高效。

如何确保中学生的作业适度?学校成立了专门的“双减”工作小组,由杨赟任组长,深度管理研讨确保作业适度。据悉,学校年级组进行本年级作业统筹管理和公示,确保所有学科作业加起来不超量,作业批改辅导认真;教研组则开展作业专题教研活动;备课组每周研讨作业布置,反馈作业批改情况。
在课后延时服务上,学校课后服务严格执行“5+2”政策,除了免费为学生提供作业辅导,还以学校“双立”课程体系为基础,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选修课,满足学生个性发展。同时严格按照两江新区“双减”工作要求,积极落实“五项管理”,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。

“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立大志,做大事。”杨赟说,两江育才中学将打造具有两江新区特色的学校品牌,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。
(记者 刘霞 学校供图 编辑/万洪梅)
两江育才中学简介
教育哲学: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
教育立场:育才先育人
办学思想:立志立人
教育愿景:人皆成才 人尽其才
党委书记、校长:杨 赟

重庆市两江育才中学校是重庆市重点中学,创办于1956年,校园环境优美,设施设备齐全,文化底蕴丰厚。学校现有鸳鸯、人和两个校区,教职工339人,教学班级97个,在校学生4750人。学校拥有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,全国优秀教师1人,全国学科名师2人,重庆市学科带头人、学科名师、骨干校长、骨干教师、名师工作坊(室)成员等39人。
相关文章